水电之家讯: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结果公布,国家电网公司申报的“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备受瞩目的科技奖励大会,是科技界最高的荣誉殿堂,只有货真价实的科技成果才能获得国家奖励。“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缘何能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采访了项目的研发团队,听他们讲述项目创新背后的故事。
使命:这项成果帮助人类避免大停电噩梦
大停电是现代人的噩梦,美加“8˙14”大停电、印度“7˙30”大停电等事故影响范围广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互联电网受到扰动后的动态过程中,关键输电断面联络线连锁开断、受端电网局部电压崩溃是引发大停电的两大直接原因。
我国电网输电规模、输电距离、电压等级均居世界第一,与国外相比,我国互联电网输电距离更远、输电规模更大、受端电网受电比例更高,电网运行面临的输电断面安全运行问题、受端电网电压稳定问题更为严峻,动态过程安全防御问题必须加快解决。
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技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的支持下,“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团队攻克了上述技术难题,首次建立了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技术体系。
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涌告诉记者,项目的突破在于解决了输电断面功率波动和振荡“预测、辨识、定位、控制”4项难题。“项目提出了电网主导失稳模式辨识方法,制定了我国首个电压稳定评价标准,提出了国家电网动态电压支撑能力提升方案,大幅提升电网电压稳定水平。”汤涌说。
机制: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发挥巨大效果
十年铸一剑。这项科技成果从立项开始,历时14年,攻克了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
1998年3月,汤涌、卜广全、宋新立、刘文焯等科技人员共同申报承担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开发”,开展互联电网动态全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
2004年9月,汤涌、孙华东、易俊、仲悟之、林伟芳等共同申报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电力受端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了受电侧多时间尺度电压稳定评估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
2005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的广域建模和仿真理论与方法”启动,电力元件广域建模和仿真理论方法的研究宣告开展。
2010年3月,公司科技项目“三华同步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特性研究”启动,正式开展输电断面动态功率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这些项目在2012年年底前,均顺利通过验收,14年的努力终于收获成效。
项目创新机制,针对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的重大需求,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成立由中国电科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联合攻关的项目团队,以汤涌为项目负责人,有机合作、相互支撑、信息共享,有力保障了项目整体高质量完成。
价值:创新成果成为电网安全的“定海神针”
“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攻克了输电断面动态功率分析与控制、受端电网电压稳定评估与控制、多时间尺度全过程动态仿真三大难题,形成了集3项关键技术、2大防控系统、1套仿真软件为一体的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有力保障了互联电网的安全运行,还应用于巴西、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电网安全分析中,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汤涌介绍。
项目的功率波动计算首次成为调度运行方式计算的日常校核内容,振荡性质辨识及扰动源定位技术大大缩短了振荡事故分析时间。受端电网全过程电压稳定评估与控制技术大幅提升了我国电网电压稳定水平。全过程动态仿真软件成为我国电力规划设计单位、电网调度运行部门、科研院校的基础仿真工具,建立了国家电网仿真计算数据中心,实现了国家电网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动态过程的准确仿真。
业内人士评价,“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如同电网中的“定海神针”,有力保障了我国互联电网的运行安全,大幅提升了我国互联电网关键输电断面输电能力,避免了大停电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全面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的升级和突破。
相关阅读:
中电科牵头项目可直接应用于大型交直流互联电网研究
水电技术|“互联电网动态过程安全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11-16 浏览:56
- 下一篇:电气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要点
-
上一篇:暂无信息